农资苦乐双面,唯与你分享

五联村夫,本名厉金芹,现从事农资经营。空闲,喜欢将在农资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所做、所思、所想写成文字,投给相关的农资类报刊,现已在《农资导报》、《中国农资》、《农民日报》、《农资与市场》、《农药市场信息》等报刊杂志发表农资类文章数百篇,并被多家刊物聘为特约撰稿人,并多次在业内举办的各类征文中获奖。

五联村夫 作者:五联村夫


我是一个处在农资市场最末梢的农资人,严格地说自己就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农民,普通得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土坷垃一样,和村里的父老乡亲一样,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地里侍弄庄稼。正如农民的一句俗语:“下雨打水沟,刮风捡石头”,这似乎是所有种地人的真实写照。

说起入行经销农资真的有些可怜,微不足道的销量,简直不敢提及,一年的农资销量简直不敢和人家的一个大户一季的用量相比,但却一直在坚持。无论行情怎样的不可把握,无论市场怎样的低迷,但正是“坚持”让我走到了今天,并且坚定还会要一直走下去——之所以这样的执着,就是为了心中的那再简单不过的想法:一定要坚持经营正品农资,不能让农民的钱白花,他们的力白出,因为自己也种地,自己和他们有着共同的感受。

假冒化肥,推我走向农资路

说起心中这种简单的想法,那还得从2005年自己种地时曾买过的一袋假冒化肥说起。那年买了一袋复合肥施到地里后庄稼根本没有起色,减产严重,秋后庄稼收获后刨出的化肥根本就没有变样。这以后,我便想自己也开一家农资店,专门经营质量可靠,让农民放心的农资产品。2006年春,经过亲戚朋友的帮助,我筹措了2万元的资金,准备正式开一家自己的农资店。

但由于当时从来没接触过农资市场,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了解,所以连最基本的进货都不知道该到哪儿进,就更不知道要卖什么样的品牌了。记得那天,我怀揣着2万元的现金,骑着摩托车在我们镇上转悠了大半天,也没有确定该到哪家进货。当时我们镇上更有4家农资经营店,但我真不知道该选择哪一家进货、该怎样和人家交流。最终我鼓足勇气走进了“季家真品农资店”,既然是“真品”,那质量就一定会差不了——进去看看再说。

该店的季老板非常热情,当他了解到我的情况后,便和我攀谈起来。记得他的店里当时有几个大品牌。他首先向我推荐大品牌复合肥A,因为A价位适中,对于一位刚入行者,推销起来农民容易接受,再说它质量可靠,卖后保证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。于是我将信将疑,决定先拉回去5吨试一试,因为心里实在没有把握,觉得光听一面之词终归也不够可靠。

就这样,5吨复合肥A当天就拉回了家,没顾得找人看看日子,也没有请人喝酒庆祝,只是点上一挂鞭,在一阵呯呯叭叭的鞭炮声中,我的农资店就算是正式开业了。但是化肥摆在我的门头上10多天,一直无人问津。因为当时我们这儿的那些农资店,都是“洋品牌”打天下,他们主要经营当地的一些小厂货,以洋包装为主。像假冒洋装肥俄罗斯、丹麦、比利时、美国、新西兰等,由于价格便宜,却受到农民欢迎。而复合肥A在我们这儿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,有些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听说过,你想让他们使用这新面孔的东西,自然就会一时难以接受。

瑕疵营销,第一笔生意是这么做成的

有一天,吃过午饭以后,我忽然发现有几袋复合肥包装袋出现了破损,划了一道约10厘米长的口子,露出了内袋。我想这一定是装卸工在装卸过程中不小心刮破的。我突然灵机一动,心想商机终于来了:我何不就利用这几袋破损肥来吆喝一番?说不定真还会创造出奇迹。于是,我便把自家的手扶拖拉机开出来停在大街上,我和妻子刚把一袋复合肥抬上车后,便过来几位村民,他们问我:“金芹,用什么样的化肥好?”我说:“这不,我自己就用它”我边指了指眼前的拖拉机,又接着说:“我准备今下午去打沟(注:打沟即起垄)”“这肥咋样?”“这可是中国驰名商标产品,你放心使用,保证错不了。正好,我这儿还有几袋卸车时刮破了袋子,你们要用便宜点,一袋便宜5块钱。”就这样,他们看见我自己使用施可丰,认为这肥一定错不了,再就是一定假不了;再者,听说还能便宜点,实际并不影响肥效,于是,他们几个就把那几袋破损肥拉走了。

果然没几天,我原来发愁卖不了的5吨复合肥A,就这样一下子被乡亲们抢购一空。我和妻子暗地里高兴:多亏了这几袋破损肥!实践也证明,那年邻居们使用了我经营的复合肥,当年的花生都取得了好收成。这以后,我的农资小店一直坚持向农民推荐一些正宗品牌产品,虽然利润少一点,但农民欢迎,自己心里也踏实,没有像那些因为经营劣质农资给农民造成损失,受到农民责备、受到农民质疑,甚至为包赔农民损失而倾家荡产。虽说卖农资自己每年的销量不是很大,赚的利润不是很多,但也足以能够养家糊口,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,这让我感到很欣慰,至少自己每天都能睡一个安稳觉,没有良心的谴责,没有那些龌龊的苦恼。正是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在农资经营中如何利用带瑕疵产品,进行瑕疵营销(暂且这样称呼)不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。

我们知道一个刚要进入市场推广的新品,如果还没有正式开市就要降价,这是营销大忌,这是对一个产品缺乏信心、失去发展后劲的一种错误信号的误导,这是最最愚蠢的行为。而利用这种瑕疵产品降价销售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台阶:一是达到了通过削价引起客户购买的欲望,二是这些产品数量本身是有限的,不用说客户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,这种降价是不可能无限期的,谁先购买谁可能有幸得到这种优惠,这就让客户产生了一种紧迫感。通过这种手段一旦有几个客户开始购买使用了你的新品,这种产品马上就会进入正式的销售,或进入走量阶段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户从众心理,再加上他们都有一种喜欢新品的冲动,这样一种新品往往就会很简单的推广成功。在价格上你可以完全放心,客户绝不会讨价还价的,因为你手头的瑕疵品是有限的,一次进货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破损货。

当然,这里笔者说的瑕疵产品,运输过程中不可能会造成这么多,或根本就不会造成瑕疵品,这就需要经营者自己根据实际情况,怎样寻找和运作了,需要多少这就需要你的大脑如何去考虑和夸张了。

过错营销,得人心者得生意

我们在日常的农资经营过程中,不经意间发生过错,这也是常有的事,俗话说:“一天三混沌,再聪明的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。”在买卖过程中,找错了钱,算错了帐,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。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发生在身边的一些过错,迅速加以纠正,借机造势,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比如,在找零过程中,你少给了客户钱,当你发现过错后马上找到本人将钱还给人家,并表示出你的歉意。这本来是一件错事,但正是通过纠错,无声中把你诚信的一面在客户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,用你的一次失误、过错,赢得客户对你的好感和信任。客户继而又会把他体会到的你的这种诚实可信,传达给他的邻居朋友,无形之中塑造了你的良好形象。

记得去年春天,我刚进了一批复合肥,零售价格是150元∕袋。然而,当我不在家的时候,妻子却误将这种肥以160元∕袋的价格卖给了邻村的一位陌生客户。我回家听说这事后,天虽然快黑了,但我还是二话没说,骑上摩托车就到邻村去找这位客户,准备将多收的钱退给人家。因为是上下村,只知道这位客户姓什么,但却不知道他到底叫啥名字。到他们村后我便四处打听,然而就是在打听他人的过程中,我的所作所为就在无形中告诉了大家。当我找到了这位客户,说明来意并道歉后,这位客户早已激动得不得了了。当我把10元钱拿出来后,这位客户一再推让,说我不该为这么点小事特意跑来,并一定要留下我吃饭后再走。通过这件事所取得的效果,要比平常你搞十次几十次的宣传推广还要好。从此以后,不仅这位客户成了我的忠实客户和朋友,就连他的邻居亲戚如今也都成了我的铁杆客户。在他们村,我的农资销售份额几乎占了垄断地位。

总之,我们在日常的农资经营过程中,善于抓住和利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件:有突发的、偶然的,包括一些零星琐碎的小事,甚至还有一些不好的反面事件,像肥害、药害事故,尽可能的挖掘里面潜在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包括一些不利因素。像发生的肥害、药害事故以后,经销商不要回避、搪塞,应该要积极帮助客户总结教训,查找事故原因,采取一些补救措施等等。特别是在客户表现出不满,甚至是无礼举动的时候,经销商在化解和客户之间的这些矛盾过程中,尽可能的通过事件把你真诚的一面展示在客户面前。继而通过发生在身边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,扩大影响,让尽可能多的农民了解你,尤其是你对事故的态度,要做出勇于承担责任的举动,变不利为有利,变被动为主动。实践也证明,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相关事件,加以造势、夸张,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,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更容易让人们改变对你的看法和态度,这远比单一推销某一产品更能取得理想效果。这样先让客户认可你,再让客户认可你的产品,也就改变了传统的就产品而产品的推销思路,从而更容易达到最终营销的目的。

坚持写作,为自己自豪

最让自己值得骄傲的是:在经营农资的过程中,自己通过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的农资知识,不仅让我这个门外汉爱上了农资这一行,而且已有数万字文章被各类农资媒体刊发或转载。像:假冒伪劣的横行、农民购买农资的无知、农资人营销的困惑,都成为我思考的问题。特别是对假农资问题,我写了大量的有关抨击权力寻租、交保护费等潜规则的文章,在众多报刊发表,以期能引起人们的重视,真正能够加强农资监管,让农民买到放心农资。面对农民购买农资时存在的种种误区,也曾多次撰文在相关媒体发表,希望能对农民有所帮助。

想想这些成绩的取得,真的该庆幸自己踏进了农资这一行,使我对庄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,使我对种地更多了一层含义,那就是示范、带动作用,把一些好产品、好东西、好方法及时推荐给身边的邻居、本村的农民。当农民朋友在生产中一旦遇到难题,或庄稼发生病虫害、药害、肥害,他们都会连同病苗一同带来,让我给他们查找原因并帮助防治。当看到他们因为我的推荐、我的方案,解决了很多种植中遇到的难题,取得了好收成的时候,我心中的那种欣慰、那种自豪、那种骄傲,简直就像自己中了大奖一样的高兴,这也许就是一位真正农资人的真实心态吧。

我不知道作为一个普普通通一边种地,还一边卖点农资产品的人,该会有什么样的理想、追求,但安于平凡、能与身边的农民同喜同乐同甘苦,这也需要一种境界和情操吧。干农资,确实有双面,苦且累,却又快乐着。


评论(1条评论)

最新评论

  • 落花生—刘电基2016-12-09 10:43

    当看到他们因为我的推荐、我的方案,解决了很多种植中遇到的难题,取得了好收成的时候,我心中的那种欣慰、那种自豪、那种骄傲,简直就像自己中了大奖一样的高兴。

    1 0 回复

191原创

上一篇

那些一直都明白却不肯相信的真相

莫问芳名,本名郝秀芳,农资行业自媒体探索者,八卦爱好者。191特约编辑,敏感度高,关注农资人的情感世界,农资图文风格的开创者,擅长心灵鸡汤类的文章,文风轻松自由,幽默而又搞笑,深受读者喜爱。网络代表作品:《对不起,2016我们不赊帐!》、《请给农民一个继续种玉米的理由!》、《揭秘真实的农资业务员世界》、《致欠账不还的人,你欠的不是钱!》、《农资人,请道歉!》、《长期干农资危害一览表!!! 》等。

莫问芳名 作者:莫问芳名
回到顶部